正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中国第一件专利申请人、原航天部二院207所设计师胡国华的专利证书被摆上了展台。“我申请第一件专利,表明了一个科技人员对中国实施专利法的拥护。”胡国华说。

  他的第一件专利申请也是我国的第一件专利申请,提交于1985年4月1日。这一天,我国正式开始受理专利申请。当天,除了他的两项申请,还有3453个申请提交。

  30多年后的2017年,专利申请数量比1985年翻了几百倍。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原司长尹新天介绍,2017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38.2万件,共授权发明专利42.0万件。在日前国新办召开的“改革开放与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他回顾,中国的专利事业正是从1978年开始起步的,与改革开放同步。

  伴随着专利申请数量的激增,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从无到有,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而且越来越适合国内的发展需求。

  今年12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专利法第四次修正案草案,准备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此次修改草案在前三次修正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提出将进一步提高侵权成本,鼓励创造者的热情。

  据介绍,草案有望在明年得到通过。

timg (2).jpg

  中国知识产权立法20年内完成巨大变化

  1985年4月1日开始,我国正式受理专利申请,那一天,中国专利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前身)共受理了海内外专利申请3455件。“到今天,我们每年所受理的专利申请的数量已经是当年的几百倍了。”尹新天说。

  据统计,中国的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自2011年起连续七年位居世界第一,2016年受理量超过了美国、日本、韩国和欧盟专利受理量的总和。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2017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38.2万件,同比增长14.2%,共授权发明专利42.0万件。

  专利事业的快速发展,起步于专利法的实施。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知识产权领域立法从无到有,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

  从1982年颁布的商标法、1984年的专利法,到1990年的著作权法、1993年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其后又颁布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等。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又按照国际公约的规定,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这说明中国在知识产权立法方面,从本土化向国际化发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校长、知识产权专家吴汉东表示,“根据我的观察,在国际知识产权立法的历史上,从选择保护到全面保护,从低水平保护到高水平保护,欧美国家都走过了漫长的过渡期和准备期,短则几十年,长则100来年,但中国从1982年到2001年,这不到20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专利法3次修改,从适应国际规则到满足本国发展

  据尹新天介绍,1984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在中国知识产权的事业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从1984年至今,专利法已经经过了3次修改。

  第一次修改是1992年9月。第一部专利法根据当时的国情规定,对药品、化学物质和食品不授予专利权,1992年修改专利法主要解决这一问题,取消了此项限制,使得中国专利制度与国际标准更加接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我国的药品、化学物质和食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次修改专利法是2000年完成的,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在专利方面有关规定与世贸组织规则尚不相符,因此按照国际公约规定进行了修改,使之满足了入世要求。

  “如果说第一次和第二次修改专利法都是为了与国际标准靠拢,或是响应国外一些方面的要求和压力,到了2008年第三次修改专利法,就是完完全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对我国专利制度做进一步完善。”尹新天说。

  第四次专利法修正案草案有望明年通过

  专利法即将迎来第四次修改。12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专利法第四次修正案草案,准备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据尹新天介绍,此次修改草案提出,要显著提高侵犯专利权的损害赔偿数额和假冒专利的行政处罚数额,以提高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强法律的震慑力。同时,拟规定被控侵权人在诉讼过程中配合提供相关资料的举证责任,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未及时阻止侵权行为的,要承担连带责任。

  草案还明确了发明人或设计人合理分享职务发明创造收益的激励机制,鼓励发明创造的热情。草案还完善了专利授权制度,对授予专利权的程序和有关规定作了相应调整。

  尹新天表示,草案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有望在明年得到通过。